基金投資市場總是變幻莫測,很多時候大盤的走勢并不如大家的預期,對于這樣的情況不少股民就會開始打起了小算盤,比如:今年年初入場,目前虧了很多,是不是應該止損割肉?有不少閑置資金,現在進場合適么?今年市場機會還大不大?等等問題。那對于這些問題,該如何解答呢。
其實這些問題很難有非常正確的答案,因為市場短期的漲跌幾乎是無法預測的,精準擇時是一件困難的事情,往往是追漲殺跌。而從最終的結果來看,長期持有往往會好于不斷擇時,但在過程中必須要忍受較大的波動。
大衛·史文森也曾提出“長期而言,決定投資收益的核心因素是資產配置,選時和選股不是很重要?!倍倨胶獠呗詣t是對資產配置的一個補充,該策略非常簡單但卻有效,簡而言之就是找到自己的目標比例,并且圍繞目標去做調整而非預判當下的市場走勢來做行動。
在用戶無法預測市場時,可以堅守紀律,所以當市場過熱權益資產漲幅過大導致占比超過目標比例時,會進行適度的減倉;而當市場不好,權益資產占比萎縮時,則加倉至目標倉位。
從目前基金的申贖情況來看,用戶更容易在市場上漲時繼續買入,無視權益資產是否占比過大;而當市場下跌權益資產占比變小時,反而又因恐慌拋售進一步降低了自己的權益資產比例,錯過后面的上漲。
所以回到上述提到的問題時,長期思維或許就會給用戶提供了新的視角,在已知權益資產長期收益最好但波動性也高的前提下,先想清楚自己的權益目標比例是多少?如果此刻這一比例經過前期的下跌低于了目標比例,那就可以考慮適度加倉;而相反如果此刻依然高于目標比例,那就適當減倉。
當然進行基金投資,所有的前提一定是目標比例要確定,萬不可因為市場上漲就調高權益資產的目標比例,也不能因為市場下跌就降低自己的權益資產目標比例,否則就又會回到了追漲殺跌的老路了。